程颢、程颐像(从左到右)
212.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是指由南宋陆九渊开创,后来由明代王守仁发展和确立的学术流派,是理学的一个支派。心学发端于理学,与程朱理学一样主要研究的是理气、知性等形而上的哲学问题,而反对汉唐的注经和义疏之学。相对于程朱理学的观点,陆王心学认为“理”只在于人的心中,“心”与“理”相合而为一,“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在人身修养的途径上,陆王心学倡导“明心”,变“格物致知”为“致知格物”,不是由“格物”而“致知”,而是由“致知”而“格物”,是先“发明本心”,致其良知,而后将心中的良知赋予外物,使得万事万物均蒙得本心之善的色彩,也就达到了人格修养上的完善状态,并不需要多去读书和穷究义理。陆九渊与朱熹相辩论,曾有过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结果是各执己见,互不认同,后来朱熹的学说被奉为官学,陆九渊的学说则趋于销匿,到明代王守仁的出现才令心学出现了复兴的局面,心学的思想体系也得到丰富和完善。
213.小学
“小学”一词,最初见于《大戴礼记·保傅篇》:“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小学,小学者,所学之宫也。”这里的“小学”指的是少年从学的机构,与当今通常所言的“小学”在含义上是基本一致的,同时,“小学”也指在此一阶段所学习的内容。周代的贵族子弟入“小学”要学习“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6门知识,这是当时作为贵族子弟必须要具备的基本技能。这些知识是与后来入“大学”所学的齐家治国之学相对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