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初,黄培华再次对庐山存在第四纪冰川提出质疑。其依据是:所谓“冰碛物”不一定是冰川的堆积,其他地质作用如山洪、泥流都可以形成;地形方面,庐山没有粒雪盆地,王家谷等地都不是粒雪盆地,而且山北“冰川”遗迹遍布,何以在山南绝迹?庐山地区尚未发现喜寒动植物群,只有热带亚热带动植物。支持冰川说的曹照恒、吴锡浩从庐山的堆积物、地貌、气候及古生物方面反驳了黄培华的观点。
20世纪80年代初,持非冰川论观点的施雅风、黄培华等又进一步从冰川侵蚀形态、冰川堆积和气候条件等方面,对庐山第四纪冰川说加以否定。持冰川论观点的景才瑞、周慕林等人则从地貌、堆积,特别是冰川时、空上的共性与个性等方面进一步论证了庐山冰川的可能性。
在具最新论据的争论中,持非冰川论观点的谢又予、崔之久作了庐山第四纪沉积物化学全量分析,“泥砾”中砾石形状、组织的统计、分析,以及电镜扫描所采石英砂表面形态与沉积物微结构特征等,认为庐山的“冰川地貌”是受岩性、构造控制的产物,而不是真正的冰川地貌;所谓“冰川泥砾”也不是冰碛物,而是典型的水石流、泥石流和坡积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