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涉及互动的决策是在博弈论出现之后才得到相对清晰的解释的。在博弈论之前,解释寡头行为的理论很粗浅,主要是主导厂商理论。主导厂商就是在市场最大的那一家,它的产量最大、最有名气,其他厂商要看它的“眼色”行事。主导厂商理论认为,主导厂商是价格领导者,市场价格由它决定,其他厂商按照这个价格进行出售。例如计算机操作系统有多个,其中最大的是微软公司的Windows,占有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那么,操作系统的价格就由微软公司决定,它根据自己的产量决定自己可以接受的价格,产量大就定低些,产量小就定高些。
其他的小厂商怎么办呢?它们的规模都很小,可以看成是没有差异的,都是一样大的。它们接受微软公司确定的价格,平均分配微软公司剩下的市场份额。
小的寡头模仿大的寡头的现象在有主导厂商的寡头市场经常出现,例如所有操作系统生产厂商的产品,如Linux,都与微软公司的产品极为相似,因为微软操作系统占有了最大的市场份额,消费者的感觉是只有微软操作系统或者只有像微软这样的操作系统才是操作系统。如果其他厂商的产品,与微软公司的有较大区别,就不会有人买了。这也是主导厂商能够决定产品的价格和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