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古典主义时期到来,美的概念通过精神与物质融合的方式体现出来。希腊的泛神论哲学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自始至终遵循着古典主义,拥有菲狄亚斯和普拉克西特列斯等人不朽石雕作品的帕特农神庙是其最纯正的体现。在东方,这一时期体现在北传佛教的第二阶段。
这一时期的东方,在印度笈多王朝的影响之下,客观理想主义在中国的唐代和日本的奈良时代发展至顶峰,并注定会僵化成为密教众神谱这样具体实在的宇宙观。这一时期的日本作品与希腊罗马人的作品十分接近,原因在于日本的思想环境与西方古典主义国家的思想环境在根本上有其相似之处。
然而,个人主义这团隐藏于近代生活与思维活动背后的热火,只是在等待时期喷薄而出,冲破古典主义的外壳,冲向永恒的精神自由。精神必须征服物质,而且尽管东西方思维的不同特质带来了不同的表达形式,但全世界的近代思想不可避免地全都奔向了浪漫主义。拉丁和日耳曼民族因其天性本能和政治立场而追求客观、物质的浪漫主义理想;而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后期的中国思想以及足利时代以后的日本,因深受印度精神精髓和儒家和谐大同理念的影响,对问题则采取主观理想化的态度。
中国的宋明理学在宋朝发展成熟,融合了道教、佛教以及儒家的思想,不过其中以道教思想为主要表现形式,这一点从唐末道人陈抟的《无极图》发展成为融合三种思想体系理论来论述宇宙运行的《太极图》这件事上可以看出。至此,我们迎来了对于宇宙二元的全新诠释:阴与阳。而且重点首次被置于“阴”的概念之上,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这与印度观念中的萨克蒂[55]遥相呼应。宋明理学的学者们将他们的阴阳学理论发展成为一套适用于万物的普遍法则和具备可操作性的精神原理。至此,商羯罗以降的所有亚洲哲学都对宇宙原动力有了自己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