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刘心武也许不及林语堂,人家林语堂干脆用他的红学思想加进大胆创意另起炉灶,写出了《京华烟云》,总觉得那个姚木兰是非常完美的女性形象,至今是我的精神偶像。而林黛玉在这本巨著里,被写作红玉,一个多愁善感,病歪歪的女子,最后为情所困跳湖自尽,这一点,他的观点与刘心武是相同的。
所以,此时,想起林语堂说的一句话:我要一个可以依然故我不必拘束的家庭……我要一位老仆,非常佩服我,但是也不甚了了我所作的是什么文章。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词,濮真。
哈哈,写到这里,自己笑了,啥时候咱也体会了一把这些大家的感受?
(写于2011年4月)
读过爱丽丝.门罗的三个小说
赵明
先是,读过门爱丽丝.门罗小说《逃离》中的两篇《逃离》和《匆匆》。反复读了好多遍。必须说明,这是小说本身的吸引力,吸引你重复阅读,否则总不确定是否读懂。她的叙事风格如此隐晦,文字以外有无限展延的空间:话到嘴边留半句,实质内容都在留下的半句里。真的高妙。可读懂以后的冷寂与阴沉也是无可比拟的。(确定真的懂了吗?)
其实之前对这个加拿大女作家一无所知。
那天晚上知道她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后,有兴趣从网上找到她的作品,首先读的是一篇微博连接小说集《逃离》中的《匆匆》,看似平淡无奇的叙述,读到最后,确定读完了,才觉得似乎在这里结束别有意味,所以回过头再读一遍,再读一遍才知道她想说什么,而且其实在字字句句里都渗透了她的表达,这时你会折服了她的叙事能力:严谨,巧妙,不露声色,自然得不见丝毫造作。